在新能源变革的这场时代大剧里,有人唱独角戏,有人扮鲶鱼,有人当炮灰,而最吸引人的正是那无法预料的结局。
“起初,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,这不过是一场山火、一次旱灾、一个物种的灭绝、一座城市的消失,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……”
这是影片《流浪地球》的开篇,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下,人类带领着地球开启一次逃亡的旅途。2020年,洪水、山洪、瘟疫接踵而至,特别是新冠病毒更是席卷全球,人们开始再一次思索 与自然的关系。
首当其冲的便是气候变暖,从最早的《京都议定书》到《巴黎协定》,各国在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,可以说是耗尽苦工。特别是自大众排放门事件以来,针对汽车行业的标准便愈发严苛。
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在近年开始了大象转身般的新能源转型,一致投向电动化的怀抱。在中国市场上,为了推动电动化进程更是提供了及其优惠的政策,这种搭台唱戏的操作也让不少资本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。
尽管如此,新能源汽车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水比油贵
长期以来支持国内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理由只有两条:一条是限购和限行,还有一条便是油价高企以及持续上涨的预期。
因为疫情的关系,国内乘用车市场今年第一季度遭遇腰斩,汽车作为gdp贡献大户直接影响到生产总值的数据。不少城市已经开始逐渐开放限购,以上海为例自今年3月起到年底,上海将在原有年度计划基础上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投放数量。
而另一条理由也已经开始无法支持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。
受美国石油市场供应严重过剩、合约即将到期以及得克萨斯州将决定是否减产等因素影响,纽约油价20日,收盘时罕见地跌入负值,跌幅超300%。根据美国原油期货交割制度,到期日未平仓的头寸将进行实物交割,买方需要寻找油库存储原油。
负37.63美元/桶的价格,与其说是油价,不如说是原油储存成本,也就是说,想要把原油当垃圾扔掉,也得每桶付出37.63美元,才有人愿意接手。
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,国内油价紧盯国际原油价格,但是调控区间上限为每桶130美元,下限为每桶40美元,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/桶,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就不再下调。
进入2020年以来,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调整了3次,分别是2月1日、2月18日、3月17日,汽油价格累计下调1850元/吨,柴油价格累计下调1780元/吨,下降幅度非常大,但是自从3月17日之后,尽管国际油价一直在下降,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没有继续下调。
尽管如此,国内油价已然有着大幅度的下降。4月21日主要省市的汽柴油零售价格显示,大部分地区92号汽油的价格为5.5元/升,95号汽油的价格为5.85元/升;相比较前几年每升9元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,别的商品价格在上涨,油价却一直在下降。
这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,无疑是当头棒喝。有分析认为,如果国际油价超过350美元/桶,汽油车将会被电动车彻底淘汰。但如果油价只维持在50美元/桶,那电动车的发展将会步履维艰,直到电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为止。
从现实来看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确实也开始走向瓶颈。